|
马上注册(开思网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3D打印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速度与激情7》的票房一路狂飙,连续刷新了一系列票房纪录。然而,该部影片的拍摄进程并不顺利,拍摄期间,影片主演之一保罗·沃克因意外离世使得影片一度停拍,而3D打印在保罗·沃克的再次“重生”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目前,3D打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影视、工业设计等诸多领域。有专家表示,3D打印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专利信息利用率低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等诸多难题。在今年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下称上交会)举办的3D打印知识产权保护暨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业界专家围绕如何加强3D打印产业的专利信息利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建言献策,希望3D打印成为“中国智造”的助推器。
新兴技术应用广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3D打印等新技术可以快速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和成本。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3D打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今年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这是3D打印行业的第一份“国家计划”,为3D打印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利好政策支持下,3D打印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比如航空航天、医学等重点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飞行器零部件,其在制造效率、制造精度、结构复杂度、力学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增材制造中心主任王联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已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发动机叶轮、卫星星载设备、传动元件等。截至目前,在3D打印方面,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已提交了18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5件专利申请已获得授权。
由于3D打印具有诸多优势,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医学用3D打印产品约占整个3D打印市场份额的15%。“在医学领域,3D打印产品主要包括手术前规划和手术设计的模型、手术的导引装置,以及接骨板、人工关节等。”戴尅戎表示,3D打印产品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医学领域个性化、精确化、远程化服务的发展。
此外,3D打印技术在赛车领域的应用是本届上交会的又一大亮点。上交会上,由同济大学电车队研发的国内首台双电机分布式驱动电动赛车DR1e14正式亮相。“该赛车车身的362个零部件是通过3D打印制作的,其中包括电池包、主控制器、硬件电路等,占全车零部件的30%左右。目前,同济大学已经针对该赛车提交了10余件专利申请。”同济大学电车队队长费君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3D打印,赛车的零部件实现了轻量化定制,大大降低了车体结构密度。
信息运用仍待加强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技术研发势头不断升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副主任杜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3D打印技术虽然是新兴技术,但截至目前,全球申请人已提交了5300多项专利申请,其中在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有2000多件,这充分显示了该技术迅猛的发展势头。
在杜军看来,3D打印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仍面临专利信息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专利信息可以帮助3D打印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从整体上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发挥专利在技术创新中的促进作用。”杜军表示,通过了解专利信息,3D打印企业可以详细了解该行业的技术研发趋势,为企业制定研发策略指明方向;可以掌握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和市场布局,并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专利侵权进行预警,以避免专利风险。
那么,3D打印产业的专利信息情况如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咨询处3D打印行业专利分析团队进行全球专利文献检索后发现,截至2015年4月3日,全球申请人共提交了5300多项专利申请,其中,美国、日本、中国和德国分别以2200项、930项、900项和600项专利申请排在第一至第四位。
杜军介绍,在3D打印领域,2013年之前,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比较缓慢,2013年和2014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增长迅猛,分别达到了约450件和800件。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 3D打印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市场的专利申请量增长迅猛,但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我国3D打印企业的专利质量和专利意识还有待提高。”杜军建议,我国企业在不断提高专利质量的同时,还要加强专利信息的利用率,通过对该产业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打造合理、完善的专利组合,并不断加强专利的整体布局,以保护科技创新成果、降低知识产权风险。
在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何敏看来,国内3D打印企业在加强专利信息利用的同时,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首先,企业要尊重知识产权,在通过3D技术打印相关产品前要获得相应许可;其次是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形成独创成果;再次是国内应成立3D打印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统一处理相关知识产权事务,其中包括推动3D打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协调处理国内3D打印产业纠纷和涉外专利诉讼、加强国内3D打印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等。”何敏表示。
|
|
|
|
|
|
|